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學院簡介
鄭州師范學院是2010年2月經教育部批準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師范本科學校。其前身鄭州師范高等專科鄭州師范學院學校始建于1952年,由于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和成立河南財經學院等原因曾兩度撤并,2002年3月在鄭州教育學院和鄭州師范學校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整合。六十年的辦學實踐,鑄造了一支能適應高等師范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擁有了適應現代教師教育的教學條件,構建了特色鮮明的教師教育學科專業體系,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理念,凝練了校訓、校風、教風和學風。
中原地區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優越的區位優勢,賦予鄭州師范學院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學院占地面積1143.87畝,建筑總面積28.98萬平方米,圖書館紙質藏書88.49萬冊,教學儀器設備總值5993萬元。校園建筑布局合理,環境恬靜優美,教學設施先進完備,為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營造了一個舒適、優美的環境。
鄭州師范學院是一所以師范教育為主體,師范、非師范專業并舉的現代化新型高校。學院在辦學思路、辦學體制、辦學機制上深化改革、不斷創新,走內涵發展之路,培養與培訓雙輪驅動,教學與科研并駕齊驅,人才引進與培養并重,資源重組與加大投入并舉。形成了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科學研究為關鍵,以隊伍建設為主體,以辦學條件建設為基礎,以教育質量為根本,以培養地方乃至全省YOUXIU教師為目標的具有鮮明特色的高等師范教育辦學體系。近年來,學院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職前職后一體化的教師教育辦學特色、“興趣、發現、合作、創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頂崗實習——置換培訓”的實踐教學模式。領導情懷 工作照(16張)師資力量
學院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不斷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加快優化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和XUELI結構,形成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據有關資料顯示,[2]學校有教授73人,副教授256人,博士21人,碩士研究生331人;GUOJIAYOUXIU教師1人、省級YOUXIU教師5人、省級學術技術帶頭人16人、省級骨干教師7人、省級高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對象4人。
院系設置
║政治系║ 中文系║ 數學系 ║外語系 ║物理系║ 化學系║
║生命科學系 ║地理與環境科學系║ 歷史系║ 音樂系 ║美術系║體育系║
║教育系 ║特殊教育系║信息技術系║ 初等教育部║ 繼續教育部║
教學工作
學院設有中文系、數學系、外語系等17個系(部),開設有46個專業,語文教育、生物教育專業為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數學教育、生物教育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園藝技術專業實訓基地為省高等教育示范性實訓基地,《現代漢語》、《英語教學論》、《中國民間美術》為省級精品課程,《形勢與政策》為省級YOUXIU課程。
對外交流與合作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與英國、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等九個GUOJIA的14所院校建立了校際聯系和友好協作關系,韓國延世大學孫行策、范曾、李學勤、周思源、沈伯俊、孫立群等90余位國內外知名學者被聘為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
學院緊緊跟隨時代步伐,積極走產學研一體化之路,成立了中原文化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軟件科學研究所、3S研究所、教育科學研究所、戲曲研究所等6個科研所,立足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開展研究,取得了豐碩成果,為鄭州市乃至河南省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學院是省會小學、初中教師培訓任務的WEIYI承擔者,也是河南省確定的WEIYI培訓小學省級骨干教師和新課改培訓者培訓基地。據有關資料顯示,學院共承擔省級培訓項目12項,培訓學員15萬余人次。
所獲榮譽
學院先后被授予“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文明單位”、“河南省文明學校
”、“河南省教師教育先進單位”、“河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河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河南省國土綠化模范單位”、“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榮譽稱號50多項。在美國舉行的第55屆“國際科學與工程學大獎賽”中,學校學生的科學項目榮獲學科大獎;據有關資料顯示,連續在河南省高等學院師范教育專業畢業生教學技能大賽中一等獎人數和獲獎總人數名列全省DIYI名;學院還在各項活動中獲得省級以上獎勵100余項。
辦學理念及三風
辦學理念:發展興校 質量立校 特色強校 育人為本
校風:厚德 博學 弘毅 創新
教風:治學嚴謹 為人師表
學風:求知 合作 做事 做人[3]國際交流工作 照片(14張)校訓、校風釋義
校訓:“與中原一同崛起”
釋義:
“與中原一同崛起[4]”源自2004年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其中他首次明確提出要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河南順應時代潮流,提出“實現跨越式發展,促進中原崛起”的主張。中原崛起看鄭州,鄭州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中原崛起的“領跑”使命,作為鄭州市屬地方高校,鄭州師專承擔著為中原崛起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因而,學校把“與中原一同崛起”作為校訓,就是為了將學校的發展納入大鄭州建設的洪流之中,激勵廣大師生時時牢記自己肩頭的重任,加倍努力地工作和學習,擔當起引領社會發展方向的神圣使命,早日實現“與中原一同崛起”的宏偉目標。
校風:“厚德、博學、弘毅、創新”
釋義:
“厚德”源自《易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像地形的走勢那樣柔順自然,以寬厚博大的德行容納萬物。“厚德”用于校風,意在把德育放在首位,重視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厚德”提倡以寬厚博大的胸懷(德行)來對待和處理人與自然、社會的關系。
“博學”源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意即廣泛地獲取知識。可以概括為勤奮、求實、樂學等精神。“博學”用于校風,意在倡導拓寬知識基礎,廣泛學習,追求新知。
“弘毅”源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思是有志者不能不使自己意志堅強,因為他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需要長期奮斗。“弘毅” 用于校風,意在倡導塑造一種志向遠大,具有使命感的高尚品質和堅強人格。學術交流工作(9張)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華夏祖先早在《禮記·大學》中就明確提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可以說,人類歷史的演進,中國社會的發展都有賴于不斷超越自我的創新思維和百折不撓的改革創新精神。而大學,則正是繼承弘揚創新精神的神圣殿堂。“創新” 用于校風,就是要與時俱進,引領時代潮流。
“厚德”突出了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博學”是求學、治學的目標;“弘毅”強調遠大的志向;“創新”則是追求真理所要達到的完美境界。
校園文化
陽光網
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突出時代的主旋律,通過采集校園新聞資源,構建新聞網絡渠道一直是陽光網的追求目標,以校園網絡媒體的獨特視角,采編有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相關信息,快捷、真實地報道學生關心的校園文化活動,集新聞、學習、生活、娛樂、思政于一體。通過新形式、多角度、深層次的新聞內容力求做得更好。 我校陽光網的網站內容包括:新聞速遞,思政空間,紅色經典,心理健康,服務指南,七彩校園等。陽光網的創建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學習交流,是我校校園社區服務建設的重要部分。
學生社團
我校學生社團在校團委領導下,本著“立足校園、服務同學、提高能力、拓展素質”的原則,嚴格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規范化管理,不斷探索新時期的工作方法,拓展新的工作領域,積極在社團中建立團組織,利用共青團的組織優勢加強社團思想政治建設和組織建設,社團工作優勢日趨明顯,規模逐漸擴大。在立足校園為廣大同學服務的同時,積極與一些社會團體和組織進行廣泛交流,既擴大了活動的影響,又提高了活動的層次,學生社團涵蓋文化、藝術、體育、科技、教育等多種類型。學生社團活動的蓬勃開展,為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走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大學生藝術團
鄭州師范學院大學生藝術團[5]是學生藝術活動的專業團體。藝術團日常活動包括各種藝術技能培訓、文藝節目創作、編排、排練和演出等,承擔校內外各種重要文藝活動的演出以及日常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演出等任務,多次在省內外各類比賽中獲獎,為學校爭得了極大的榮譽。
鄭州師院圖書館
圖書館大樓建筑面積30286平方米,閱覽座位2000多個。館藏紙質圖書83萬余冊,音像資料3.3萬余盤,過刊合訂本5萬余冊,電子圖書20萬冊(共享),訂有中外文報刊2000余種,建有清華同方、萬方期刊等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7種,可及時查閱和下載萬余種期刊全文;圖書館收藏有《四庫全書》、《續修四庫全書》、《四部備要》和《古今圖書集成》等多種珍貴古籍文獻。
熱門排序
-
2 鄭州藍天科技學校
-
7 鄭州鐵文技術學校
-
10 鄭州市黃淮職業技術學校